
国家能源局指出,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增长并保持较高利用水平,第四季度新能源投产并网较为集中。保证新能源发电项目及时并网,既有利于增加清洁电力供应,发挥新能源在“迎峰度冬”期间的保供作用,也有利于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通知要求:
一是请各电网企业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电力有序供应前提下,按照“应并尽并、能并早并”原则,对具备并网条件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及时并网,允许分批并网,不得将全容量建成作为新能源项目并网必要条件。
对此,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环境技术经济分会理事张建红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及时并网,应并尽并、能并早并,能有力促进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见效,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尽早获得收益,同时能增加清洁电力供应,发挥新能源在迎峰度冬期间的保供作用。
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增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亿千瓦,同比增长8.3%。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约3.5亿千瓦和3.6亿千瓦,分别同比增长16.6%和29.2%。
这其中,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和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提速,新能源投资明显加快。今年前10个月,我国主要发电企业在太阳能发电建设上的投资达到1574亿元,同比增长326.7%。
张建红表示,今年四季度硅料或迎来价格拐点,硅料进入实质放量阶段,地面电站装机加速,特别是年底大基地项目进入加速建设阶段,四季度国内光伏装机环比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预计四季度国内光伏项目将迎来集中交付并网。此外,9月风电并网数据已有明显提升,四季度国内风电项目也有望迎来集中交付并网。
新能源加速并网的同时,消纳问题备受市场关注。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水平整体也处于较高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风电累计利用率为96.5%,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光伏利用率为98.2%,同比上升0.17个百分点。
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分析称,第一批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预计在2022年和2023年陆续并网;部分第二批大基地项目已开工;第三批大基地项目正式启动申报,预计不晚于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24年底前并网。源网荷储、离网制氢及100%消纳项目成为部分省份第三批风光基地的优先申报项目。
